记者调查民间消费乱象:有收款不发货、有违规推荐股票

作者:无忧博主 2024-04-01 浏览:8
导读: 花2000多元在“粉丝群”订购了一款高仿迪奥的包,结果一周也没有收到货,想找卖家咨询却发现自己已经被踢出群聊,这让北京市民辛女士懊恼不已。...

她花了2000多元从“粉丝团”订购了一款高仿迪奥包包,但一周都没有收到货。 她想咨询卖家,却发现自己被踢出了群聊,这让北京市民辛女士非常不高兴。

前段时间,辛女士经常观看一类直播:主播穿着各大品牌的衣服,拎着品牌包包,在直播间展示,但不会介绍产品。 只有主播助理在评论区评论道,“不是柜台”。 一千都买不起,但直播间更划算,千分之一的价格。” “如何购买? 点击主播头像,点击关注,加入粉丝团。”

辛女士通过屏幕识别发现,这些产品似乎与正品没有太大区别。 为了省钱,她加入了主播的粉丝团下单。 她不仅没有收到货,连快递单号都查不到,也不知道该向谁投诉。

随着电商渠道的多元化,线上消费新场景——私域成为品牌与消费者互动的新宠,带来新的商机。 但《法治日报》记者发现,民间消费不乏虚假宣传、专业资质无人把关、产品质量无人监管、用户信息安全无人保障等乱象。 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统计显示,去年以来,民间电商消费者维权成为投诉量上升的新领域。

接受采访的专家指出,私人领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消费场景,市场监管机构往往很难“进入”取证。 导致当前私域电商消费纠纷取证困难、调解成功率较低。 加强源头治理。 加大对渠道行为的监管,特别是对以利益相关者营销为目的的民间直播建立强制监管,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消费环境。

高仿品牌售价极低

记者点进了女士介绍的直播间,但观众并不能自由发表评论。 直播间里没有商品链接,只有工作人员不断提醒“全系列都有,去专柜都看不到”“如何购买?点击关注加入粉丝团” ”。

加入粉丝群后,记者注意到,粉丝群内以及直播间内均被禁止发言。 管理员刷新屏幕,发送社交账号,提醒新粉丝进群。

添加该主播账号后,记者在其朋友圈看到,该主播销售的商品种类繁多,包括各种名牌包包、手表、鞋子和服装等,并附上文字介绍“我们卖所有最正宗的产品。”

另一间主要介绍知名品牌运动服饰的直播间里,两位主播衣着精致。 一个展示了衣服的细节,另一个将衣服整理在他身边,两人都没有说话。 直播间里也没有商品链接,也是“只有被关注的人才可以评论”。 记者按照工作人员的提示加入群聊后,发现管理员也在重复发布社交账号,近两分钟后又撤回了该信息。 群成员添加个人账号后,被踢出群聊。

添加好友后,对方发送二维码,二维码涵盖各类奢侈品牌、潮流品牌。 比如Gucci、Dior等国际品牌300元起,Balenciaga三件99元。

当记者询问某热门大品牌的一款运动外套价格时,被告知“活动价326元,扫码支付即可”。 该品牌官网售价为3200元。 当记者询问是否有下单链接时,对方回复“没有复刻产品链接,但可以提供保修”。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类直播间通过展示大量高端产品来吸引消费者,然后将其导流到平台的私人领域,这是逃避官方平台监管的一种手段。 之所以没有链接,可能是他们没有向官方平台申请带货许可,想要在没有第三方监管的情况下进行私下交易。 对于消费者来说,通过这种类型的私域交易,没有购买凭证。 一旦发生纠纷,很难找到商家维权。

除了购物之外,记者注意到,非法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在民间也很常见。

记者加入几位财经主播的粉丝群发现,他们通常都会在群里提前公布开始时间和直播间密码,提醒粉丝观看。 这类私下直播的内容大部分是金融知识、股市分析。 有的主播以此来吸引流量、卖货,有的主播进行误导性的营销推广,还有的主播直接推荐股票。

规避监管并获取利润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主播将流量引入私域?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分析,一方面,为了逃避直播平台(电商平台)的监管,一些产品无法在网上推广。直播间或短视频,例如金融、医疗或一般产品。 普通食品被视为保健品等,因为平台现在利用人工智能对直播或视频内容进行审核,重点监管一些违法广告,比如三品一器(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和保健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食品安全。 。 另一方面,为了规避平台的佣金积分,平台会在主播带货时根据产品类型收取一定的佣金。 为了赚取更多利润,主播可能会倾向于将流量引入私域。

“广告法规定,理财中的一些内容,比如年化费率等,不能宣传、发布;另外,食品安全法也规定,普通食品不能按照保健品的标准进行宣传。” 朱伟表示,私域销售模式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非常不利。 这种形式缺乏平台监管,变成像微商模式一样点对点的销售、支付、邮寄等。 一旦出现问题,去找平台,平台可能只承担网络责任。 服务提供者的责任不是电子商务法中提到的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责任。 这个时候消费者就很难通过平台来维权了。

“私域受众经过筛选,对主播或其产品或服务有一定的粘性,更有利于精准营销。同时,私域更有利于主播对场景的把控,踢掉或压制反对声音,有利于他的宣传。此外,私人领域更加保密,一方面可以保护隐私,但另一方面受到的监管较弱,这就提供了违法或规避法律活动的滋生地。”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杜秀军说。

在杜秀军看来,民间直播作为新兴行业,缺乏监管和监管法律法规,仍处于野蛮生长阶段。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黑红也算红色。 有流量就有效益。 很多主播都在为法律而战,以获取流量。” 旁观,或者突破道德底线。 医美诈骗、保健品诈骗、赌博、色情、暴力等违法行为都可以通过私域直播轻松逃避监管。”

加大监管处罚力度

受访专家指出,规范网络主播的推荐股票行为,平台和监管部门应在前期履行资质审核、运营内容监管等职责; 建立健全平台对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的账户和APP的审核机制,让“无证”机构和人员从事非法股票推荐活动没有窗口。同时要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通报违规炒股典型案例。

“对于民间违规炒股,要及时要求证券公司进行全网查处,严格规范民间证券经营机构和人员的行为;金融机构要加强对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人员的业务监管。 ;相关执法部门也必须对违规炒股人员及时查处;平台发现“引流”违规炒股违法犯罪线索时,应当及时向监管部门发出预警通知,并执法部门并采取措施打破链条。” 杜修君说道。

他建议完善私域直播法律法规,加强监管; 建立公域直播与小规模私域传播的区分机制; 建立有效的公域私域直播平台监管或第三方监管机制; 重点打击通过民间领域逃避监管的黄赌毒等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采访部分公域直播平台相关负责人时,他们一致提到,对于部分主播转入私域的情况,既痛恨又无能为力。 “一方面,他们无法赚取佣金和积分; 如果出现问题,舆论可能会将责任归咎于平台。”

对此,杜秀军认为,平台可以建立监管渠道,特别是建立以利益相关者营销为目的的私域直播强制监管,也可以对长期或多频次可疑私域行为的监管进行干预。具有利益相关者类型的域直播。 同时,与利益相关者相关的直播视频会保留一定时间。

“对于平台来说,要加强源头治理,加强对窜货行为的监管。如果发现主播有窜货行为,就要有封禁、警告、暂停更新、解散粉丝群等相关处罚。但,有时主播在直播的过程中,国内通过口碑传播等方式吸引流量,但平台目前没有好的办法,对于一些技术聊天工具中类似于微商的操作,还必须建立相关的监管机制,如果交易没有第三方,就没有平台监管,仅仅靠自律或者事后处理肯定行不通。” 朱伟说道。

从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受访专家建议尽量选择正规的购物平台。 即使与商家发生纠纷,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平台投诉渠道维权; 当遇到违规售假的商家时,我们也可以向平台举报。 投资者应认清相关股票推荐行为的欺诈性质,积极举报,提高监管查处效率。 (记者温丽娟实习生张光龙)

转载请注明出处:无忧博主,如有疑问,请联系(762063026)。
本文地址:https://www.wuyouseo.com/product/15362.html

标签: